兒少福利

2015-12-11
「你是我兄弟‧送愛到偏鄉」典範教材教學應用
活動地點:南投信義鄉、新竹五峰鄉
    12月1日至12月3日,我們與世界宗教博物館生命教育中心陳莉諭主任以及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黃雅文教授一起搭上廂型車,出發前往位在山林之中的南投縣信義鄉豐丘國小與久美國小,以及蜿蜒深山中的新竹縣五峰國小、桃山國小四所偏鄉小學。

‧南投縣信義鄉豐丘國小
   
    豐丘國小是柔道比賽常勝軍,只是近年來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學生人數逐年減少,資源也愈來愈稀少。這次進行應用教學的是5年級學生,大家坐在禮堂裡等著迷路於山中小路的我們。還好沒遲到太久,小朋友們還是相當熱情迎接我們。教導主任楊淑蓉是這堂生命教育課的老師,今天要帶領小朋友進入陳益興老師捨己救學生的故事。

    民國74年,台南仁愛國小舉辦校外教學,在活動中意外遭受虎頭蜂攻擊,陳益興老師一邊驅趕蜂群,一邊呼喊學生快逃,眼見蜂群實在太多,陳老師讓學生躲入草叢中,並將外套、上衣脫掉,覆蓋在學生身上遮掩,自己則跪在原地,一邊口唸「南無阿彌陀佛」,一邊肉身吸引虎頭蜂盯螫。當陳老師被救出時,已被上萬隻虎頭蜂連續叮咬數十分鐘,全身發紫、休克,在經過一夜急救處理,仍因腎衰竭不幸殉職。

    為了感念陳益興老師捨身護童殉職,當時台南縣長楊寶發為其設立銅像,隔年亦推出《陳益興老師》同名電影,以茲憑弔。

    課堂上老師費心找到了30年前的老電影,讓豐丘國小學生不只從文字認識陳益興老師,也透過影像看到陳老師大愛的精神。虎頭蜂是山上常見的昆蟲之一,藉由影片也教導學生認識虎頭蜂的危險性,並以學習單小組討論的方式,討論當碰到虎頭蜂時的處理與急救方式,也請小朋友回想自己最近所做的善行善事,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日行一善。

‧南投縣信義鄉久美國小
    再次來到了久美國小,學生一樣熱情,老師一樣認真。因為前一場遲到的關係,當我們來到久美時已經是上課時間,只見5位4年級的同學排排坐在塑膠椅子上,認真聽著前面口沫橫飛的的吳育任老師講述因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10年最具影響力人物第八位、富比士雜誌選入亞洲慈善英雄人物第48位、近年來最知名的賣菜阿嬤─陳樹菊女士的感人故事。

    1951年出生的陳樹菊阿嬤,一家八口仰賴父親賣菜維生,國小時母親難產卻因家貧繳不出保證金,無法獲得有效醫治而亡,後來弟弟因罹患流行性感冒,卻仍因沒錢而無法救治,幸賴學校老師號召捐款,弟弟才得以入院治療,只是最終仍宣告不治。她從國小就開始幫忙賣菜養家,拉拔其他弟妹長大,每天作息單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一娛樂就是聽佛經,一年365天只休息一天,364天都在賣菜賺錢。但她賺錢不是為了享樂,她的夢想是存夠1000萬成立基金會幫助窮苦民眾,希望不要再有人跟她的母親與弟弟一樣,沒錢治病而離開人世,希望窮人有飯吃,可以看醫生。不只如此,為了感念母校的幫助,她捐款100萬元讓母校成立急難救助獎學金,也捐了450萬元蓋圖書館,認養孤兒...,用她多年辛勤賣菜的微薄利潤,替這個世界展現真正大愛的精神。

    課間吳老師請同學一一述說未來自己想要做什麼,也請同學寫下自己近來做了哪些好事,有的同學寫出了幫忙撿路邊垃圾,亦有學生說早起幫媽媽準備早餐,雖然看起來都是簡單的事,但若能從小養成舉手之勞、隨時助人的習慣,這個世界將會因這群小朋友而愈來愈美好。

‧新竹縣五峰鄉五峰國小
    我搖下了車窗,放任新鮮芬多精隨風吹進車內,幫助我清醒因蜿蜒山路而頭暈眼花的腦袋。五峰國小依山勢而建,冷冽空氣稍稍緩和了我暈車的不適,再加上5年級學生活潑生動的敬禮方式,由不得精神一振。王啟杉老師利用PPT帶領學生認識台灣盲人之父、慕光盲人習藝所創辦人陳五福醫師。

    台大醫學院畢業後,在台北行醫的陳五福醫生,有感於家鄉宜蘭醫療資源的不足,28歲時決定返鄉開設「五福醫院」,雖說自己本科是眼科,但在家鄉醫生少,變成全科醫師,他細心看診,噓寒問暖,在宜蘭當地深受信任。爾後五福醫院改為「五福眼科」,在這同時他看到許多盲胞的需要,1959年底,受到史懷哲醫師的鼓勵,他開辦了慕光盲人習藝所,讓盲胞能透過醫療與訓練,包括點字學習、按摩、養雞、製作掃帚等技藝,重拾自我成就,融入社會體系。視障生在這的教育完全免費,1974年習藝所更名為「慕光盲人重建中心」,多年來有近6百位盲生畢業,陳醫生讓視障者擁有生存能力,獨立自主甚至改善了生活品質。

    課堂上王老師以問答方式,讓學生自己尋找PPT上的答案,最後也讓學生體驗視障生看不到的感覺。利用口罩遮住眼睛,請一位同學帶領眼睛被遮住的同學繞教室一圈,體驗後許多學生都異口同聲的說:「眼睛被遮住的當下,心裡覺得好沒安全感,很緊張,只能任由同學帶領走路。」但明眼的同學也覺得帶著視障生走路很緊張,深怕會害他碰傷、跌倒,所以平時大剌剌的人也都變成小心翼翼,不過當順利完成繞教室一圈後,大家都很開心、覺得幫助人很有成就感。

‧新竹縣五峰鄉桃山國小
    沿著山路更深入到五峰鄉山林中,暈車讓我完全無法沉浸於這個曾經軟禁張學良將軍的巒山美景,在張學良將軍故居旁,有一座相當具有原住民風味的小學,就是我們這次旅程的最後一站─桃山國小。

    漫步校園來到2樓3年級教室,一路碰到的每個學生都開朗地跟我們打招呼,甚至舉起手來give me five,山上的孩子總是比山下的孩子來得大方、熱情許多,不怕生、勇敢舉手發言是住在山下的孩子要多多學習的地方。年輕的林家蓁老師結合了PPT、影音等教材,為這群活潑但守秩序的三年級學生講述謝緯醫師的故事。

    謝緯醫師出身南投世家,在埔里設立了一所山地醫院,專為原住民義診,亦為了提供良好的肺結核治療處所,在鯉魚潭畔設立肺病療養所。看到台南海邊村民深受烏腳病之苦,就加入由烏腳病之父─謝金河醫師所設立的烏腳病免費門診,每週南投台南往返,更是二林基督教醫院的催生者,為漁村貧民及小兒麻痺患者義診。1970年6月17日,在連續動刀、出診30多小時後,在前往二林的路上,謝緯醫師因撞樹車禍而過世,享年55歲,在出發前夕,其夫人勸他休息一下再出門,他回說:「我早一分鐘到醫院,病患們便少一分痛苦,甚至可多就一條命。」全心全意為患者著想的襟懷,著實令人動容又惋惜。

    課後討論時間,林老師請同學小組討論自己能怎麼幫助人,同學們紛紛以今天謝緯醫生的襟懷,以及過往老師敎授過施乾先生、王月蘭女士、林靖娟老師等為榜樣,寫下了自己助人之道。

    山上的天色暗得很快,與小朋友的相處也到了尾聲,但這些與人為善的故事將繼續流傳,希望這些善的種子有機會在這群天真的孩子心中開花結果,並且持續展開善與愛的循環。